2025年10月18日,“第十七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”专题分会场,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、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王文君博士,以《本土化实践:中国式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咨询契机与伦理挑战》为题,系统分享了中国家庭心理咨询的文化适配性问题。
王文君博士她指出,中国家庭在代际关系、婚育观念、养老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,传统心理咨询模型需结合“家文化”“孝道伦理”等本土要素进行创新,才能更精准地回应家庭成员的心理需求。
随后,王文君博士结合家庭发展阶段特征,分析了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咨询契机与潜在伦理冲突,例如子女成长阶段的教育方式选择、婚恋阶段的家庭介入边界、空巢阶段的情感支持需求等。针对贯穿各阶段的核心伦理挑战,如集体利益与个体权利的平衡、家庭隐私与咨询保密的矛盾,她提出以动态评估为基础的干预策略,帮助咨询师在文化敏感性框架下制定适配方案。
与会专家和参会者对王文君博士的分享给予高度评价。大家一致认为王文君博士的分享既扎根文化土壤,又具备实操价值,为“家庭心理咨询本土化”实践提供了创新思路。王文君博士表示,未来将持续推动相关成果的实践转化,通过扎根心理咨询临床实践,专业系统的培训课程开发、行业规范制定等方式,助力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的文化自觉与创新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