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滋养中国人心灵的,
终究是深深扎根于这片文化土壤的心理学。
2025 年 5 月 3 日至 4 日,五一假期期间,由王文君博士主讲的“家庭治疗”连续培训项目芜湖班顺利开班。培训吸引了心理咨询师、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爱好者齐聚一堂。大家暂别尘嚣,以“浸泡式学习”的姿态深入家庭治疗领域,探寻既能承托中国本土文化、又能解决当代家庭困局的心理干预技术。
【结构式家庭治疗技术的魅力】
若将家庭视作一座历经风雨的徽派老宅,“结构式家庭治疗”便是那位深谙榫卯匠心的老师傅——它不执着于修补表层裂痕,而是帮助家庭看清这些“榫卯”是如何运作,当它们出现松动或错位时,又如何进行调整和修复。
就像中医讲究“君臣佐使”的配伍原则,“结构式家庭治疗”也注重家庭成员间的相互配合与平衡。它认为,家庭问题往往不是单个成员的问题,而是整个家庭的问题。因此,治疗不是针对某个家庭成员,而是看向整个家庭结构,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,改善家庭功能,从而解决家庭问题。
【本土化实践:在传统土壤中培育疗愈之花】
调整家庭结构,如同修缮倾斜的祖宅——既要理清承重墙的力学逻辑,更要呵护每代人寄寓其中的情感温度。
在本土化实践中,第一代心理师在摸爬滚打中探索出了许多适合本土化的咨询技术。“结构派家庭治疗技术”,就像是为中国家庭量身定制的一套“修缮工具”,因其与中国家庭文化的高度契合,被一众老师偏爱。
中国家庭注重代际传承、长幼有序等,“结构式家庭治疗”关注家庭成员间是否处于适当的角色和关系之中,是否能彼此沟通、相互支持与配合,以维持家庭的健康结构,这些因素正是中国家庭平时比较注重且要求的。“结构式家庭治疗技术”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中国家庭独有的互动模式,也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理解中国家庭心理动态的大门。
【实战淬炼:让理论在案例中“长”出来】
心理学不是证书堆砌的空中楼阁,而是在真实案例里‘熬’出来的老火汤。
王文君博士深耕心理咨询本土化实践近二十年,用丰富的临床经验走出了一条接地气的疗愈之路。她的课堂,没有PPT的狂轰滥炸,没有国外大师的驻场加持,而是充满了中国本土化案例的温度和力量。她带着学员在真实案例中“浸泡”,像匠人打磨艺术品一样,带着学员抽丝剥茧,层层深入,让理论脉络在实战中自然浮现,学员不仅了解理论“是什么”,更理解理论“怎么来”“怎么用”。